“妾本江南采莲女,君是江东学剑人,这首虞姬怨,写得还真是不错。”

       刚在文档上写出一首古乐府诗,正要上传,却是发现,那个叫李含的已经上传了一首诗作。

       看了看,黄一凡点点头,这首“虞姬怨”写的确实不错。

       不管是用词,还是整个诗作的意思,都写得很生动。

       而且,这一首诗读起来也有一丝味道,不比一般的古诗差。

       若是在平常时候,这一首乐府诗或许会被别人观注。

       但可惜,现在,你发错了时间。

       虞姬怨是不错,但是,又怎能比得上这首《有所思》呢。

       “有所思,乃在大海南。

       何用问遗君,双珠玳瑁簪。”

       有所思是《汉铙歌十八曲》之一,该作收集了十八首当时顶尖的乐府诗作。

       几乎可以说是篇篇经典,句句绝句。

       而“有所思”,又是十八曲当中经典当中的经典。

       哪怕不介绍这一个背景,相信有一些欣赏水平的人,当读到“有所思,乃在大海南”这样的诗句之时,也都会被震住。

       这是一首几乎没有押韵,也没有任何格式的古乐府诗。

       但哪怕就是如此,这一首《有所思》仍散发着他无限的魅力。

       “虞姬怨”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,或许写得可以。

       但是,与这一首有所思比起来,那就是云与泥之分别。

       ……

       文人骚.客群。

       “那黄一凡还没写好诗呀。”

       “不知道,刚刷新了一下,没发现。”

       “这家伙,估计是一时半会作不出好诗了。”

       “这也正常,本身李含出题这一方就占了优势。毕竟,李含这一首诗是提前写出来的,而黄一凡要应战,只能临时想。”

       “别说了,再说我都感觉我们太过于卑鄙了。”

       “好,不说了。这次挑战结束之后,我们也不要做得太绝,没事安慰一下那个黄一凡。”

       “你这小子,怎么帮起外人来了。”

       “什么外人,人家黄一凡也是我们水木学子,只不过是写了网络小说。我现在仍是有一些搞不懂,我们水木学子写网络小说怎么了。燕大学子回家杀猪,我也挺赞同的。”

       “说是这么说,好吧。不讨论了,再讨论又争起来。”

       “楼上,别争了,黄一凡已经上传了他的诗作。”

       “啊,这么快。”

       “写的是什么?”

       “我想说的是,李含输了。”

       “我曰,不会吧,你才看了一眼就认为李含输了?”

       “坑。别骗我们,李含的这一首虞姬怨。写得很不错的,刚才导师还夸李含呢。”

       “到底写的是什么,发上来,大家一块看看。”

       “好吧,既然你们要看,那我就发上来了。”

       “有所思。乃在大海南。何用问遗君,双珠玳瑁簪……”

       仅仅只是复制了一句话,整个文人骚.客,彻底安静下来了。

       ……

       “孔兄,我们打个赌怎么样?”

       “什么赌?”

       水木讲师群“刘彦”与“孔书俊”又是不时趣聊。

       “如果李含赢了。今天晚上你请我吃饭。”

       “如果黄一凡赢了呢?”

       “今天晚上我请你吃饭。”

       “行,走吧,带上钱包,请我吃饭。”

       “孔兄,比试还没结束呢,你这也太无耻了吧。”

       “谁说没结束,其实一开始,这场挑战就结束了。”

       “啊……”

       “什么啊,你自己去看黄一凡写的诗吧,回头我们好好研究一下这首诗。”

       带着一脸的质疑,刘彦刷新了一下贴子。

       “有所思”。

       这是黄一凡上传的诗作名字。

       从名字来看,还算可以,看起来比较细腻,诗写的也应该是女性感情问题。

       刘彦是古代文学的专家,对于任何诗作,一眼就可以看出优劣。

       不过,虽然名字是不错,但刘彦却认为这个名字也算不得什么。

       因为几千年来,有无数诗人都用过“有所思”这一个标题。

       他就像词牌名一样,太过于经典的词牌名,大凡诗人都会用上一些。

       “如梦令”“长相思”“天仙子”……这一些词牌名都被很多诗人拿来引用过。

       有所思虽然不是词牌名,但这名字太有名了,而且也太符合诗人写感情,写哀愁之类的诗作。

       于是,几千年来,华国至少流传了100多首的《有所诗》,其中还有几首比较知名的。

       像唐代诗人“卢仝”的有所思,此人就写了一句,当时我醉美人家,美人颜色娇如花。这样的“有所思”也成为经典之作。于是,后世有人再用有所思之后,如果写的一般,当真是讨不到好。毕竟是珠玉在前,如果你没能超过在前的珠玉,肯定不会有太高的评价。

       所以,刘彦认为,黄一凡用“有所思”这个名字,只能唬一下外行。对于真正行内人士来说,这个名字当真是一般。

       只是,当刘彦略过题目,继续看下去之时。

       此前因为评价一般所做出来持表情,却在瞬间定格。

       有所思,乃在大海南。

       诗作的最高境界是什么?

       物境,情境,意境。

       这三个境界当中,有人会说意境。

       答案是错误的。

       诗作的最高境界,不是意境,是物境,情境,意境,三者合一。

       有所思,乃在大海南。

       翻译过来的话,那就是我思念的人,在大海的南边。

       闭上双眼,刘彦脑海里已经看到了这一幅画面。

       一位女子,为了她的心上人,一直遥望大海的南边

       有物,有情,有意。

       物境,情境,意境,完美合一。

       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画面。

       且不说原诗所表现出来的意境,哪怕就是翻译出来的意境,都是美的让人窒息。

       这是诗作达到了无比之高的境界,才能展现出来的力量。

       就像西方一些著名诗作翻译成中文,哪怕翻译出来的中文已经有一些失去了原文的精髓。但是,通过他的意境,我们仍能从翻译过来的中文诗作当中感受到这一篇诗作的伟大。

       而这一首有所思,仅仅只是一句,便已经做到了。

       双手有一些颤抖,刘彦都有一些不敢评价这一首诗了。

       睁开眼睛,刘彦继续看下去。

       “有所思,乃在大海南

       何用问遗君,双珠玳瑁簪。

       用玉绍缭之。

       闻君有他心,拉杂摧烧之。

       摧烧之,当风扬其灰!

       从今以往,勿复相思,相思与君绝!

       鸡鸣狗吠,兄嫂当知之。

       妃呼狶!

       秋风肃肃晨风飔,

       东方须臾高知之!”

       一边看,刘彦一边读。

       当整首诗读完,刘彦却是颤抖的从书架当中拿出了一部诗集。

       《圣诗》。

       这是华国最早最早,也是最为完美,更是最具有魅力的诗作。

       如果,有可能……

       刘彦觉得,这一首《有所思》可以加入到《圣诗》之例。(未完待续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