井莱看书网 > 女生小说 > 重生年代巧媳妇 > 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兄友弟恭


       “大哥,看看这车怎么样?

       我买了你和咱爸开,省得你们去哪里,还得骑自行车。

       这大冬天的出门,骑车子太冷,坐客车不方便,有辆车开着,就方便多了。”

       嘉祥指了指门外那辆轿车,笑呵呵的说道。

       嘉康一看,是上海牌轿车,这两年新出来的。

       他之前问过,这一辆车现在四万多块钱,目前国产车除了大吉普和红旗之外,就算是最好的了。

       “你小子今年是真挣着钱了啊,花钱不眨眼的,自己买下来二十台大汽车,这还买了好几辆轿车,行啊。”

       嘉康之前也琢磨过,想买车,没舍得。

       他一个月工资不多,跟几个弟弟没法比,也就是首都那铺子每年有一些分红。

       今年秋天投了一部分到参地里,手里剩下的不算太多。

       如今俩孩子都大了,往后花销也大,嘉康仔细惯了,没舍得花那份钱去买车。

       “大哥,要我说啊,你那个工作也挺没意思的,挣太少了。

       要不然,你来我公司?有你坐镇首都,我就能放开手脚了,咋样儿?”

       嘉祥从一开始就没看上体制内的工作,尤其是今年挣钱了,那就更看不上嘉康一个月挣那百八十块钱,所以这会儿就鼓动嘉康辞职跟他一起经商。

       嘉康一听摇摇头,“得了吧,我可不跟你去折腾。

       我没你那个脑子也没那股子闯劲儿,我还是老老实实上班,好好守在咱爸咱妈身边吧。

       他们一天比一天老了,身边没人照顾不行。

       咱家有你们几个出息了就行,我就不跟着凑热闹了。”

       嘉康一直就是这样的人,稳重周全,有长兄的风范。

       不管弟弟妹妹们有多大的能耐多大的本事,他从来不会嫉妒,相反只要能帮上的,都会尽心尽力。

       弟弟妹妹们都在外面,那他就留在家里,就近照顾父母,了却弟妹们的后顾之忧。

       让他们可以毫无牵挂的去闯去拼,这就是嘉康。

       “大哥,这些年多亏了你在爸妈身边。

       我们几个其实都明白,论才干论能力,大哥从来就不比我们差。”

       嘉祥知道,大哥不是没有能力出去闯,而是他对这个家对父母的责任心太强。

       他不能离开家出去闯,不能把爸妈都扔在家里不管,这是身为长子的责任。

       当然,这也是底下几个兄弟,为什么如此敬重嘉康的原因。

       没有大哥在家里守着父母,他们这些人能安心在外面闯荡么?

       “大哥,这些年,你为了咱家,付出的我们都心里有数,是我们愧对你。”嘉祥心里觉得不太好受。

       “瞅你,胡说八道啥啊?”嘉康笑着捶了嘉祥肩膀一下。

       “赶紧的啊,小妹不是说让咱们拿行李么?快点儿敞开后备箱。

       咱赶紧拿回屋去,这大冷天的在外面磨叽啥?”嘉康不愿意提起这些来,于是催着嘉祥开后备箱拿东西。

       佳莹这一次回来行李很多,光行李箱就四五个,还有几个背包,另外还有顾邵廷在首都买的一些礼物。

       轿车后备箱里自然是装不下的,还有一些在大汽车驾驶楼里呢。

       于是嘉祥这边敞开轿车后备箱,那头风林从大汽车驾驶楼里往外搬东西。

       好家伙,这东西可真是不少,兄弟几个连拎带扛的,总算都运回西屋先放着了。

       外头嘉康他们往回扛行李,厨房里,巧莲个佳莹正在刷碗收拾。

       巧莲趁机会,就问佳莹,这个顾邵廷的事情。

       “你跟小顾是怎么认识的?他家是做什么的啊?

       我听他那个意思,他父母也在国外,是华侨还是怎么回事啊?”

       巧莲一直没腾出时间来好好问一下,这会儿少不得要好好打听打听。

       “妈,他父母是外事部门的工作人员。

       在他高中的时候父母到了美国工作,他也跟了过去,考上了麻省理工。

       之后就一直在麻省理工念书,从本科一直读到了博士。

       他应该就是咱们说的那种天才吧,小学在国内上了几年,然后去了苏俄。

       搬了好几次家转了几次学,非但没耽误学业,还跳了好几级。

       他是去年就博士毕业的,毕业后因为导师有一些课题没做完,就留他继续做了一段时间课题。

       后来我不是到各地去演出么?他不放心,只要有时间就陪着我。”

       一提起心上人,佳莹就满脸幸福的笑容。

       相处两年来,顾邵廷对她关怀备至爱护有加,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好。

       佳莹也是认定了顾邵廷,不然哪会领着顾邵廷回国,直接就回了曲家啊?

       “说起来我俩认识,也是巧合。

       我在学校的时候,有一次到他们学校去做交流演出,正好他在同学的怂恿下也去看了演出。

       我是我们学校极少数的华人,他在台下一看见我就留意到了,等着我下了台之后,他就跑去找我,我俩就这么认识了。”

       想起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,佳莹脸上的笑意更浓了。

       “身在异国他乡嘛,难得见到同为黑头发黑眼睛的华人,所以见了面就觉得特别亲切。

       演出完毕之后,他和他的同学就请我们几个人去吃饭。

       晚上回去的稍微晚了点儿,路上遇见几个流浪汉找麻烦,那些流浪汉不敢欺负本国人,只敢对我们动手动脚。

       当时他护着我跟那些人打起来了,还受了点儿伤,之后我们就一直保持着联系。”

       “我们学校跟他们学校离着还是很远的,有五百公里吧,反正每次一有假期,他就坐车到我们学校来找我。

       时间久了,他就跟我说喜欢我了。”佳莹没有详细的说俩人恋爱的经过,只含混的带了过去。

       巧莲却是听明白了,同样两个身在异国他乡的年轻人,初次见面就彼此有好感。

       后来又接触的多了,渐渐觉得两个人很合得来,就这么走到了一起。

       “闺女啊,你确定你们俩是真的喜欢彼此?而不是因为身在异国他乡的寂寞孤独?”巧莲最担心是后者。

       要知道当人处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,忽然见到了一个熟悉的人,哪怕这种熟悉只是来源于肤色和语言的相同,也会让他们都感觉到格外的亲切。

       让他们觉得特别有共同语言,两个人的爱好也是那么接近,可实际上呢,那很可能是周围环境衬托下的一种假象。

       如今他们回国了,周围都是同样肤色同样语言的人,这种亲切感随着环境的改变,也会消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