井莱看书网 > 女频言情 > 锦绣农女种田忙 > 第273章 我奉陪到底


       两口子双手紧紧握在一块,两颗饱受摧残的心,也紧紧连在一起。

       那边,拿着笤帚正忙着收拾战场的杨若晴也松了口气。

       今日这事,应该给爹娘好好上了一课吧?

       那就好,也不枉费她被尿熏了一场。

       等到屋里收拾完毕,杨若晴也回屋去好好洗了个澡换了身衣裳。

       重回杨华忠屋里时,两口子都已经平静下来。

       正坐在床上合计这事儿该怎么善后。

       毕竟杨华林被打成那样,照着那性子,不会善罢甘休的。

       杨若晴走过来道:“一人做事一人当,他要还敢来找茬,我奉陪到底就是了!”

       杨华忠道:“说的啥傻话?你是我闺女,你做的,就是你爹我做的,爹来扛!”

       孙氏叹着气道:“哎,咱们小心翼翼做人,跟谁都和和气气的。咋还惹上这些事!”

       杨若晴接过话茬道:“要不咋说人善被人欺,马善被人骑呢?”

       “上回在半山腰,他想打我没打成。这回怕就是来找场子的!”

       杨华忠冷哼了一声,道:“回头给我放根扁担在轮椅边,他要还敢来欺负人,我一扁担敲死他!”

       孙氏听得眉心直跳。

       “你们这爷俩,哎……”

       杨若晴打断了孙氏的话:“娘,这事咱都不说了。倒是你的腰,咋样了?要不再抹点药酒?”

       孙氏道:“腰好些了,怕是那药酒起了效。”

       杨若晴点点头,又看了眼娘那半边红肿的脸:“那我去弄点冷水来给你敷下脸!”

       ……

       事实证明,杨若晴一直以来持着的处世观点是对的。

       以斗争求和平,则和平存。

       以妥协求和平,则和平亡。

       在接下来的几日里,孙氏每日进进出出都小心翼翼的。

       前院稍微有啥风吹草动,都如惊弓之鸟。

       可是,一连好几日过去了。

       老杨家人,还有杨华林他们,都没有来后院寻事。

       杨华洲过来看望杨华忠,偶尔带回一些关于杨华林的消息。

       说是手指包扎了,没啥大碍。

       就是下面的伤还得调理。

       杨氏嫌弃村医药不全,早几日就雇了马车一家人回了镇上。

       孙氏这才松了一口气。

       杨若晴却是很享受这段平静日子,每天忙得不亦乐乎。

       做豆腐,喂猪,做家务,还跟着孙氏学做衣裳鞋袜。

       除了豆腐干,她又琢磨出了豆腐泡儿,豆腐卷儿,豆腐皮儿……

       前世是特工,那种刀口舔血的日子,她实在过腻歪了。

       这一世轮回,她只想返璞归真,和自己的亲人过着这种田园生活。

       和棠伢子一道送了好几趟去了镇上。

       钱袋子渐渐充实了起来。

       算上上回买田剩下的二两银子,家底如今有了四两多银子呢!

       照着这个节奏,杨若晴觉着明年开春就能攒到钱盖亮堂堂的大瓦房了!

       日子过得飞快。

       转眼一个月就过去了。

       这日,天阴沉沉的,北风呼呼的刮着。

       杨若晴端着烧好的热水进了杨华忠的屋门。

       屋子里,杨华安靠在床上,腿上盖着被子。

       汉子的腿正处于恢复期,不能受凉受冻。

       大小安脱掉了鞋子,在床里面玩。

       “娘,热水烧好了,你这边做的咋样了?”

       杨若晴把热水放到一旁,走到桌旁。

       孙氏正在埋头缝衣裳。

       听到她问,头也不抬的道:“棠伢子的这条棉裤,就剩下边上几针了,缝好就完工了!”

       杨若晴笑着点点头,拿起针线簸箩里面的一双袜子,也缝了起来。

       快到冬至了。

       这几日气温降得厉害,像是要下雪的前奏。

       前回她去镇上,扯了好几匹布家来。

       还称了好多棉花。

       这些时日,娘每日里只要有空闲,都在忙着裁剪衣裳。

       想要赶在今冬第一场大雪前,做出家人过冬的棉衣来。

       “呀,我家晴儿学东西真快呢!”

       孙氏抽空瞥了一眼杨若晴手里的袜子,笑着道。

       “这袜子,我才说了一回,就能缝得这么好!”

       “嘻嘻。”杨若晴不好意思的笑了下。

       这袜子,是她从事针线女红以来的处女作呢!

       “姐,你这双袜子那么大,是给爹的还是给谁的呀?”大安问。

       杨若晴道:“你猜。”

       大安眼睛一转:“风棠哥哥的?”

       “嗯!”杨若晴点头。

       “姐你可真偏心,第一双袜子也不给我们做!”

       大安故意撅起嘴道。

       杨若晴朝大安嗔了一眼:“一回生二回熟,这第一双是练手的,打发棠伢子得了。”

       “等你姐我这手艺炉火纯青了,铁定给你们做。”

       “偏心还找借口,我才不信呢!”大安笑道。

       杨若晴瞪了大安一眼,笑骂:“去去去,玩你的去,还编派起你姐来了,没大没小!”

       屋里笑成一团。

       “好了,棠伢子的这套衣裳完工了。”

       孙氏站起身来,揉了揉有点酸痛的手臂。

       杨若晴手里的袜子也弄得差不多了。

       “娘,我来收拾,你去那边歇会。”她道。

       “好。”

       孙氏坐到了床边,在那搓着手,手指还是冰凉。

       杨华忠拉着孙氏的手塞到被窝里。

       “屋里没个暖桶不成哪,大家伙冷都没处藏身。”他道。

       “晴儿娘,要不明日你让老五帮忙弄些木头过来,我来打副暖桶?”他问。

       孙氏摇头:“暖桶好是好,可打制起来费事儿啊!”

       “又得刨木头又得弄铁条来箍,还得弄垫脚的铁丝网儿,少说得五六日的功夫……”

       “你腿脚还没好利索,弄那些回头冻到了腿更不划算!”孙氏道。

       杨华忠沉默了,瞅着自己的腿,又有些犯急。

       桌子这边,杨若晴把爹娘的对话听在耳中。

       这古代可没有电力。

       没有空调,电取暖器。

       每到冬天,家家户户都是门窗紧闭,躲在家里的暖桶里窝冬。

       暖桶那玩意儿,杨若晴见过。

       老杨家就有一个。

       摆在杨华梅屋里的。

       大概半米多高,面积跟个大洗澡盆差不多。

       暖桶边上有坐的板子,暖桶底部放一只火盆。

       火盆里面通常装着木头碎末,松球,稻壳这些燃料。

       再往上面撒一层灶底灰来阻挡浓烟。

       火盆上面架着一面四角木头边框,中间串着铁丝网的格子。

       取暖的时候,人就坐在凳子上,脚就踩着那铁丝网的格子。

       再把旧衣裳盖在腿上,暖乎乎的,一个冬天就这么窝过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