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主已经十岁了,文芙蓉今天还把她当小北鼻一样,轻轻的抚拍背脊哄睡。

       许是娘独有的关怀,特别好使的让她真睡着了。

       第二天一睁眼,她利落的坐起身,感觉自己睡的很饱,没有赖床的想法。

       在后世她可以一天只睡六个小时,但她从昨天约莫九点,一直睡到现在,保守估计有十个小时,时间是不是有点久?!

       不可置信的穿衣裳出去洗漱,她娘已经把早餐准备好了。

       这顿不再吃山药,而是野菜熬煮的糙米粥。

       面对早餐,常喜愿称之为稀粥,或者米汤。

       这个家太过简洁,和原主在老宅,记忆中的餐食相比,算得上难得佳肴。

       简简单单的早饭,常喜只有半饱的状态。

       箩筐背篓全在男娃背上,文芙蓉挎着竹篮,常喜被娘牵着手一起走出家门坐骡车。

       第一次坐古代骡车,常喜好奇的上下打量。

       车夫是个老头,他为了多挣几个铜板,让孩子们叠罗汉,文芙蓉抱常喜,常平抱常乐,常安自己坐,空出来的位置,还能再多挤一个人。

       常喜被夹在中间,一点活动手脚的空间都没有。

       常安和常乐和她一样不习惯,骡子晃晃悠悠的跑着,他们坐立不安,磨皮擦痒。

       “常安你再往前坐点,常平抱着常乐往后靠,这样位置错开,就没那么挤了。”

       文芙蓉在帮他们解决眼下的难受。

       “哦,好!”常安还没开始动。

       常喜出言阻止:“二哥不用麻烦,马上就下车了!”

       她斜眼瞧见,二哥再朝外挪点,就要被人挤出位置了。

       和这么多村民挤车不舒服,她在心底暗暗下定决心,瓦舍、田地、车马,这些东西她统统要挣钱买齐。

       好不容易憋到镇上,骡车停在一块大石碑旁边,上面用鲜红的油漆填写了几个大字。

       聊城石头镇。

       “到了,东西都拿齐了没?”

       跳下车,文芙蓉指挥孩子们拿东西,外面已经有人在排着长队,等来的人下完,他们坐上骡车回村。

       “媳妇!”

       文芙蓉听见熟悉的声音,回头望向排队的人群。

       常喜跟着后头看,眼尖的在长龙队里面看见常三石,他手里提着大包小包。

       “嗳?爹!!!”

       常喜个子矮,努力踮起脚尖招手,三个男娃拿好东西,一样也朝爹招手。

       常三石很激动,红光满面的走出等车队伍。

       “你们咋来了?我正准备回家!”

       “带孩子们出来逛逛,再买点布裁新衣裳。”

       文芙蓉看周围,在等车的都是太行村人,她便不想把卖东西的事情,在这里说出去。

       伸手指了指大小箩筐等物:“顺便给你带点东西,今天可真是巧了!”

       “那行,东西先放回酒楼,逛好了我们一起回去!”常三石也举起他手里的东西示意一下。

       “你不用上工吗?”文芙蓉好奇。

       “不用!东家听说咱家的事情,夸喜宝勇气可嘉,特意给我准假回家,让我先安顿妻儿。你看!这些东西还是东家赏下来的。”

       常喜顿时对酒楼的东家心生好感,一行人来到爹娘做工的地方,常喜记住了酒楼的名字。

       满香楼!

       常家所有人只在常喜一个人,在抬头定定的看牌匾,这一幕恰好落在了二楼之人的眼中。

       把该放的放好,他们带着药材上街。

       有爹娘在,自然分两路走。

       常平和常安随娘去东街挑选新布,置办零碎的物品,顺便兜售刺泡果干。

       常三石不信这些是药材,但拗不过女儿说先碰运气,便领着女儿和常乐,去南街找最靠谱的医馆,出售土疙瘩等物。

       他们不像无头苍蝇一样在街上乱闯,直接来到最大的一家济世堂,进门常三石声如洪钟的喊:“来个人。”

       济世堂整日有的无数病患求医,上到大夫下到药童,每个人都忙得脚不沾地。

       病患和家属流水似得出入,门槛都快被踏破。

       常三石再喊一声,仍然没有人理睬。

       “爹,算了!他们好忙哦!”

       常喜说着,伸手指向四周,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乱中有序的景象。

       有大夫坐诊,有药童抓药,还有账房算银子,总之大家都在忙,没闲工夫搭理人。

       看病抓药的会自觉的从门口开始排队,像他们这种不是来看病的,直接站在大堂内,反而成了异类。

       “蒋大夫救命!”一声凄厉的哭诉响起!

       “让开,快让开!”

       “嘿?你挤什么挤?劳资先来排队的!”

       常喜正在观察济世堂的情况,外面就有一名青年,架着老头进来找大夫。

       偏偏被排队的其他病患,整齐划一,非常默契的堵在门口不让进。

       “先来后到你懂不懂?”病患们义正言辞。

       青年满面焦急,推不开人墙,气得浑身打哆嗦:“我求求你们了,我爹砍猪骨的时候伤了手指,一直在流血,不包扎会死的!”

       众人视线随着他说的话,看向那老头手指,血肉模糊的在往地上淌血。但大家却不为所动,继续吹胡子瞪眼睛。

       “我们都是来看病的,凭啥让你先进去?”

       “对啊!我爹还是躺着担架抬来的,不照样排队吗?”

       “让你先进去,你算什么东西?”此话一出,没有人反对,全部在点头。

       常喜一家人面面相觑,合着他们没有被拦门,畅通无阻的进大堂,是因为他们一看精气神就好得很,不是来看病的!

       “都吵什么!”

       坐诊的蒋大夫走出来,对常家人视而不见,先淡漠的扫了一眼众病患:“还不让开?”

       人墙乖乖的应声散开,老大夫粗劣的查看了一眼伤势:“的确有点棘手,耽误了治疗可能会失血过多,手指也难接回去。”

       “不瞒你说,济世堂采购药材的车队,出了点问题,我们现在紧缺止血药,治疗费用会提高很多,年轻人你还愿意治吗?”

       蒋大夫年事已高,对待病患经验丰富,他先把丑话说在前头,如果嫌贵就趁早去别人家治。

       “我愿意!”

       他们这一番对话,让其他排队的病患不高兴,但是没有人站出来抗议,因为蒋大夫是石头镇医术最高明的老中医。

       他们还等着蒋大夫救命,眼下不会干傻缺事。

       不管其他人心里揣着什么心思,常喜听了这一番对话,却是眼睛一亮,她找到突破口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