井莱看书网 > 都市言情 > 我真的只是村长 > 826 刘大队长的芯片产业抽备组成立了,只有一个人


       吕洪涛也清楚刘春来在这些年的合作中的风格。

       “那自然没问题,那么多项目咱们都能合作,县里也没有干涉过经营不是?”

       卫生巾就是最明显的。

       要是由县政府控股,绝对不会同意刘春来那样疯狂的扩张。

       蓬县在卫生巾投资不多。

       却已经看到了刘春来疯狂扩张下带来的巨大收益。

       卫生巾厂每年给蓬县提供的利税,让两人有勇气面对数额越来越庞大的贷款。

       要不然,两人也不敢把蓬县未来50年的收入都透支。

       “咱们现在都欠账这么多了,还入股?”

       从刘春来办公室出来后,许志强一脸担忧地问吕红涛。

       这种涉及到数年后的决定。

       许书记向来都比较尊重吕红涛的意见。

       他本来已经退休。

       虽然还能再干一届。

       可终究得把位置交给吕红涛的。

       吕红涛可是给自己找事儿。

       一旦到时候无法解决,这事情可就麻烦了。

       吕红涛退休后的名声都会受到严重影响。

       也许一辈子都得在骂名中度过。

       “就因为这样,才必须入股,要不然,到时候我调走或退休了,接任的人,非得骂死咱们。必须在任期内把账都还了……”

       吕红涛一脸严肃。

       这次之后,估计蓬县政府欠账,得超过未来五十年的财政收入。

       “我是退休前还不上了……”

       许志强一脸苦恼。

       很闹心。

       “许书记,这可不一定。如果没有利润,刘春来会拼命地砸钱?他砸得越多,说明未来收益越高。没看到现在服装产业,宁愿给别的厂,无论如何都不再扩大生产规模了吗?”

       经过吕红涛这样一提醒。

       许志强顿时就明白了。

       以刘春来的精明,不可能会在没有把握的情况,就直接大手笔投资一个产业。

       从认识到现在,一次都没有。

       卫生巾厂的投资不大。

       可配套产业投资超过七千万。

       这个产业带来的利润多大,他们看到了。

       最多两三年时间,投资就会全部收回。

       刘春来在没钱的情况下要搞一个投资几亿的产业。

       “他还保证,投产开始算,三年内创造10亿的税收,这就意味着,整个产业从投产开始算,三年内产值能达到50亿以上……”

       吕红涛说道。

       “这不可能吧?”

       许志强倒吸了一口凉气。

       五十亿!

       一年营业额至少都得17亿。

       芯片产业,需求有这么大?

       许志强有些不信。

       春来同志这是膨胀得太厉害了。

       “他既然敢跟我们签对赌协议,说明就是有把握,虽然我也不知道他的底气是哪里来的……”

       吕红涛说道。

       五十亿啊!

       那不是五千万。

       刘春来目前的产业,每年总销售额才多少?

       就是彩电,一年五十万台的产量。

       按照目前的售价,也刚过十亿。

       芯片可没那么贵。

       就按照目前的算,一枚芯片六十。

       每年也至少需要三千万枚芯片的产量。

       国内自己生产,肯定要不了那么多的。

       价格将会更低。

       意味着,产量需要更高。

       “这……”

       许志强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。

       吕红涛盲目相信刘春来,不是什么好事。

       “你不怕他是为了让咱们出资帮他建设厂房,而故意这样说的?算上谈判跟生产线安装调试……”

       许志强问吕红涛。

       这种不是没有可能。

       蓬县帮着建设基础设施。

       对赌失败,刘春来给基建费用,厂房什么的依然是他的。

       “咱们垫付了资金,到达协议日期,至少是五年后,以目前刘春来这些产业的盈利能力,五年后支付几千万的基建费用,是问题么?如果我们入股了,这钱都拿不到……”

       许志强不愧是老狐狸。

       瞬间就想到了这样的可能。

       “即使县里拿不到这钱,有股份呢。我相信春来同志。”

       吕红涛都不知道哪里来的信心。

       “即使真的他输了,我相信这几千万的投资,绝对不会亏本。”

       到现在为止,刘春来就没亏过。

       许志强见他态度坚决,也没有再说什么。

       “找熟悉芯片的人?我这哪里去找?”

       面对刘春来的要求,郑倩直接摇头。

       芯片是啥玩意儿她都不知道。

       只不过是负责卫生巾相关产业的。

       “老板,要不你干脆让宋瑶负责?”

       刘春来看着郑倩。

       看的郑倩心中发毛。

       “我都不熟悉这个……”

       “只是让你找人,不是让你来负责这个。如果有合适的人,年薪可以开到六十万到一百万,不只是高层管理,还有技术人员……”

       郑倩瞪大了眼睛。

       百万年薪!

       看着刘春来认真的神情,郑倩知道他不是说假话。

       “老板,我尽量,不过您也别报太大希望。香江那边电子产业虽然比大陆要先进不少,但是这方面的人员,并不好找……”

       “你只管去找就行了。我让柯尔特也在帮着找人。”

       刘春来的态度有些不友善起来。

       郑倩现在有意无意地针对宋瑶,就因为自己跟宋瑶的那层关系,外加现在宋瑶负责跟苏联贸易的事情。

       看着刘春来的表情,郑倩不敢再说什么。

       “咱们现在手里没钱,你这项目对资金需求太庞大了……”

       刘福旺在听了许志强说刘春来要投资几亿搞芯片。

       急了。

       几亿啊。

       哪里有这么多钱?

       就是把整个大队所有产业都卖了,也凑不够的。

       刘春来自己这些产业,也不值这么多。

       “爹,这些事情你别管。咱们要生产的东西,就必须全部自己生产。不能让人卡脖子。”

       老头居然阻止自己?

       他干什么把手里筹码都押上就没问题。

       换成自己,他就反对。

       双标太明显。

       “我不是反对你搞这个。我的意思是咱们现在没什么钱,规模小一点。即使贷款,一旦出了问题,你以后怎么办?我又没法帮你去承担这事情。”

       刘福旺一脸担忧。

       听了他这话,刘春来才明白老头子担心什么。

       怕自己投资失败,数亿的欠账,无法翻身。

       这项目,老头子也没法替自己承担。

       “爹,不用担心。要搞,就必须让生产规模达到亿片每年的产量……”

       老头子根本不了解这东西。

       九十年代,全国彩电生产规模会到什么程度,老头子是不知道的。

       刘春来从来没考虑过要跟长虹打价格战。

       彩电投入虽然多。

       可更多的是为了技术研发。

       “你这边人都没有……”

       刘福旺不了解芯片产业。

       更不知道技术。

       仅仅是投资规模,就让他担忧了。

       “谁说没人?市里要回来的周岸,就是学计算机的,还有顾长城跟齐思源,都是这专业,出来工作也跟这相关……现在不是都没有安排工作?”

       刘春来说道。

       市里把工农兵大学生以恢复高考的大学生弄回来了不少。

       一些成为科研院所或是行政单位骨干的人,基本上是要不回来的。

       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三个人,刘春来才敢现在就搞。

       没人,引进了生产技术都没用。

       至于其他?

       刘大队长向来都习惯给手下放权。

       让他们自己去组建团队。

       同时,也让柯尔特跟郑倩从香江那边招人。

       百万年薪,没有几把刷子的人,能拿到么?

       “你们三人一起开始筹建我们的芯片厂,目前主要工作,就是考虑从国外引进生产线……”

       刘春来主动去县城找了几人。

       大多数回来的人,心中都是不痛快的。

       人家在单位干得好好的。

       不管是技术还是关系,都差不多了。

       他们直接就强行把人弄回来。

       关系够硬的人,那是要不回来的。

       眼前三个人,都是搞计算机硬件相关的。

       在自己原本单位,算不上核心骨干,却也比回到果城市强很多。

       原本来了,刘春来是准备把他们丢到技术研发中心。

       彩电需要芯片。

       可以自己设计功能更齐全,性能更先进的。

       到时候找生产工厂帮着生产。

       几人一直都不是很满意。

       “刘队长,我们三个人,筹建芯片生产厂?你晓不晓得芯片生产有多复杂?”

       齐思源最为年轻。

       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。

       本来有机会进入到计算机研究院。

       哪里想到,刚去报道不久,就被弄回来了。

       “有问题?”

       刘春来知道他们很不爽。

       自己没人可用。

       “肯定有问题啊。咱们三个人,哪里解决得了这些问题?”

       顾长城三十多岁。

       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届大学生。

       在单位干得好好的,不出意外,明年单位会公派他到美国留学。

       现在一切都没了。

       “需要什么样的人,直接找县政府要,先把框架搭起来。另外,你们不是有同学,有同事嘛,可以要求他们来一起搞……”

       刘春来完全是不要脸。

       直接告诉他们,让他们挖人。

       三人面面相觑。

       面对这样的提议,他们也没有丝毫经验。

       “我们国内芯片产业几乎是空白,国际上发展很快……为了不被卡脖子,所以我准备投资三亿,引进技术,然后再在这基础上,开发我们自己的芯片……”

       刘春来也不在意几人的态度。

       “多少?”

       一直没有吭声的周岸问道。

       他是学计算机硬件专业的。

       不过是工农兵学员。

       上大学之前基础本来就差。

       再加上那些年大学的学习也不是那么正经,专业技能方面自然不怎么样。

       三个人中,只有他的发展前景是最差的。

       听到刘春来说投资三亿搞芯片。

       以为听错了。

       国家在这上面的投入,都没这么大。

       “三亿。这只是前期引进技术跟生产线的费用。后面每年在技术研究投入上,每年不会低于三千万,根据业务发展情况来,在投产后,每年销售额的7%投入到技术研发中。”

       给几人画饼,没用。

       但是也得让几人看到前景。

       “真打算投资三亿?”

       顾长城不相信。

       他原来单位,每年经费才多少?

       一千万都没有。

       刘春来敢叫嚣每年科研投入三千万!

       “由你们组建团队,你们负责技术跟生产线等的引进……我的要求是,第一次引进的生产线跟生产技术,必须保证我们全部投产后,每年芯片生产能力在一亿片以上!”

       “……”

       三人被刘春来口里的数字吓到了。

       一亿片以上!

       国内消耗得完?

       “这些不是你们担心的。痛快点,干不干给句话。你们不干,我就找何市长把你们调市里或是让你们回原单位……”

       已经让几人知道了前景,引起了他们的兴趣。

       刘大队长开始欲擒故纵。

       “干了!”

       周岸直接说道。

       回原单位,能干什么?

       一辈子都是一个普通的办事员。

       “行,你就由周岸同志担任筹备组组长,负责各项事宜,厂子建设好后,先当总经理……”

       刘大队长直接就任命了自己投资三亿的项目负责人。

       “……”

       周岸懵了。

       总感觉,刘春来这不是要投资三亿。

       而是投资三万。

       太随意了啊。

       顾长城跟齐思源两人也是一脸懵逼。

       完全想不到刘春来在人事安排上如此随意。

       “我需要考虑一下。”

       顾长城说道。

       怕是刘春来为了让他们干活,打消想要调回去的想法,故意坑他们的。

       “那没问题。”

       刘春来也不强求。

       齐思源年轻,却并不傻。

       也是几人中最年轻,技术最好的。

       同样提出要考虑一下。

       “刘大队长,我……”

       周岸也没想到。

       自己只是一个光杆司令!

       手下一个人都没有。

       “现在不是有很多单位的人开始停薪留职下海么?你们的人事关系在县里,属于借调到我们这边。不过,这芯片厂,县里也有股份……”

       刘春来解释着。

       “你手下能有多少人,就得看你自己。如果你能很快筹备工作,我给你六万每年的保底年薪!另外,招来一个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或是管理人员,给你两千的奖励……”

       周岸更蒙。

       还能这样操作?

       刘春来的主要目的,怕就是让自己去挖人。

       真的这样干了,自己原单位的领导,不得打死自己?

       “你也不用担心,我可以保证充足的科研经费,科研设备,你们自己采购……国家的科研院所在这上面每年有多少投入,你们都知道。”

       刘春来这真不是忽悠对方。

       开个开放后。

       整个国家的主要工作重心向经济基础建设倾斜。

       科研投入并不多。

       这是一个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人吃香的年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