井莱看书网 > 仙侠修真 > 我在六朝传道 > 第九百六十章 神赐


       “正经道士来了。”

       有内侍进来传话。

       孙权和周瑜、鲁肃一起起身,“他怎么来了?”

       孙权率先发问。

       他现在很想见到李渔,甚至天天梦里都能见到李渔。

       不是他多想念李渔,而是李渔在,他就有机会要回不死药来。

       拥有过长生,然后再失去的痛苦,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。

       尤其是对于孙权这种人来说,他当初就为了长生,而信任妖僧,差点把东吴搞没。

       他大哥孙策则不一样,力斩于吉,实在是有些太刚了。

       可能是孙策太勐,长期有这种勐男大哥在身边,孙权身上多少缺了点霸气。

       “不管怎样,还是先请他进来吧。”鲁肃在一旁提醒道。

       “子敬说得对。”周瑜也附和道。

       不一会,内侍带着李渔进来。

       “陛下,大都督,子敬。”李渔一一打招呼。

       “来人,为道长上座。”

       内侍搬来一张椅子,李渔坐下之后,说道:“陛下,冒昧前来,还请恕罪。”

       “道长无须客气,有何事情,尽情开口。朕与公瑾、子敬都在,东吴大事皆可决断。”

       李渔心中暗想,这话说得倒是没错,这三个人确实能决定很多事。

       在周瑜、鲁肃这些人还在的时候,江东士族的力量,不足以干预朝政,但是民间确实是他们的天下。

       “贫道特为大唐长安之事而来。”

       既然大唐有渠道知会大明,那么东吴应该也知道了。

       果然,孙权点头道:“朕已经得知长安之变,道长意下如何?”

       李渔说道:“贫道来建业之前,正在金陵,为明皇帝朱标遇袭一事奔走。闻听消息,朱标提议六朝帝王齐聚长安,来应对这次天庭的通牒。”

       孙权呵呵笑道:“既然明皇帝有如此想法,朕岂肯落后于人。朕有意点齐东吴精锐兵马,前去长安赴会,公瑾以为如何?”

       周瑜没有立刻回答,他沉思了片刻,凝声道:“陛下英明。”

       孙权侧身去看鲁肃,后者也微微点头,表示认可。

       这两个人就是孙权的智囊,他十分器重两人,既然两人同时赞成,加之自己也有此意,孙权便说道:“东吴赴会。”

       这有点出乎李渔的预料,他虽然自己不承认,但很明显一直以来,李渔都有些轻视东吴和孙权了。

       李渔抱拳拱手道:“陛下如此勇武,真乃人间之福。”

       “道长莫不是还要去知会其他列国?”

       李渔很想说一声自己不去了,光来你这里就够了,但是他肯定不能这么说。

       不然的话,不是摆明了就是看不起东吴么。

       “正是,贫道顺路而来,下一站便是益州。”

       他从大明启程,确实是和东吴接壤,这么说也没有什么问题。

       孙权说道:“既然如此,朕便不久留道长了,咱们长安再会。”

       周瑜和鲁肃也拱手道:“长安再会!”

       李渔点了点头,转身离开。

       等他御空而走之后,孙权冷笑道:“这厮八成是直奔我们建业来的。”

       周瑜和鲁肃都笑了起来。

       有些事大家心知肚明,但是绝对不会放到明面上说。

       东吴和李渔的恩怨,他们都是亲历人,当然比谁都清楚。

       东吴的地头蛇是江东士族,但是如今掌权的,确是孙策带来的淮泗集团。

       虽然孙策的父亲孙坚是江东吴郡人,但是,孙策从袁术那里讨回的父亲旧部以及招募的兵卒却大多来自淮河、泗水一带。

       淮泗集团的代表人物有周瑜、张昭、鲁肃、程普、周泰、诸葛瑾等。

       他们大多都是从袁术那里来投奔孙策的,作为着名的‘冢中枯骨’,袁术无能的形象,是大多数人的共识。

       所以稍微有点识人之明的,都不愿意跟着他混,袁家哥俩都是天胡开局,可是结果却是三国乱世中很早就退场的经验包。

       袁术曾任命周瑜和鲁肃分别为居巢长和东城长,周瑜和鲁肃认为袁术不能成就大事,都辞去官职渡江跟随孙策,孙策任命周瑜为建威中郎将,鲁肃把全家都搬到了曲阿。

       如今孙权的国策,就是重用周瑜、鲁肃等人,对江东士族,则打压为主。

       尤其是在赤壁之战以后,当初的江东士族,都是清一色的投降派,天天在孙权耳朵边说曹操多么无敌,赶紧投降还能活命。

       战后孙权能看得起他们才怪...

       周瑜和鲁肃还有孙权,他们三个,就是如今东吴的三人决策小组。

       周瑜说道:“子敬留下,我陪陛下去长安!”

       孙权点头道:“如此甚好!”

       ---

       李渔升空之后,左思右想,还是去一趟益州为好。

       不然传出去,实在不好听,反正也不用太多时间。

       就当是去叙旧也是好的。

       抱着这样的心情,李渔飞的不是很快,走到一半的时候,他突然感觉到了一股熟悉的灵力波动。

       释放自己神识以后,李渔惊讶地发现,蜀国的元符仙舟已经出发了。

       他马上靠了上去,舟中人也发现了他,舱门打开李渔飞了进去。

       “道长,这是要去哪?”

       看着笑吟吟的赵云,李渔说道:“本想去益州,这下省事了。”

       从后面传来刘备的声音:“长安被围,朕有意率兵前去增援,道长莫非也是为此事而来?”

       “正是。”

       “此番大家同心同德,相信可以用一场大胜,开启伐天之旅了。”诸葛亮晃着羽扇,慢慢说道。

       在他看来,伐天其实比以前北伐中原的构想要简单。

       中原那几个强国立在那里,比天还吓人,即使是诸葛亮,也曾不止一次感到绝望。

       真要是北伐中原,其中第一步就是魏国,魏国可不好打。

       即使打赢了,还有大唐...

       以西蜀之国力,又该如何与大唐打呢?

       至于说伐天,那么六朝合力,是一股诸葛亮自己都不敢想象的力量。

       在这个井喷式爆发豪杰的年代,六朝聚合起来,是何等的壮观。

       诸葛亮知道,只要开战,自己将会是决策的制造者之一。

       他很难想象,自己手中有这样的力量可以使用的时候,是何等美妙的感觉。

       而且即使是无法北伐中原,在伐天胜利之后,西牛贺洲广阔的领土上,也是大有作为。

       他的目光,看的比常人要远一些,在其他人还对伐天心有疑虑的时候,他已经开始布局伐天之后的事了。

       毕竟相对于人间复杂的斗争,伐天相对是简单的,不需要花费太多脑筋,只有两个阵营,而且彼此敌对,没有妥协的空间,打就完事了。

       人间争斗,要讲究的事太多,远交近攻,隐藏实力,在六朝都知道你想一统中愿的前提下,还要让自己免于被六朝围攻。

       诸葛亮看着李渔,就忍不住心情大好,这个道士出现的恰是时候,从一定意义说,他挽救了陷入必死僵局的蜀汉。

       “正经道长,长安这次被围,可有什么先兆?”

       李渔想了一会,说道:“除了地脉觉醒之外,并无其他事端。”

       诸葛亮低着头,沉默了片刻,然后抬起头说道:“或许事情就出在地脉觉醒上。如今我们六朝各自为战,彼此并不知道别家的心思,这地脉之灵究竟是如何觉醒的,我们不知道,天庭也不知道...”

       李渔也不傻,他马上意识到了诸葛亮话里的意思,皱眉问道:“丞相是说,天庭怀疑有人在幕后操纵,觉醒地脉之后,还会对天庭不利。”

       “没错,只能是这样,才解释得通。”诸葛亮来到窗户处,看向外面说道:“依我所知,天庭并不想急着开战,他们还有些内部的事没有处理完。仓促开战,只能是对我们有利。”

       “要是这个幕后操纵的人,是我们这边的就好了,他站出来便是英雄,躲在阴暗处不敢承认的话,就怕真有什么阴谋。”李渔忧心地说道。

       “无妨!”诸葛亮看出李渔的顾虑,笑着说道:“伐天是大事,我们只看事,不用看人。”

       李渔却做不到他这么潇洒,依旧是满腹心事,不知道这个能觉醒地脉的狠人究竟是谁,他有什么目的。

       李渔甚至一度怀疑是贾宝玉在捣鬼,毕竟很多大事,都是他整出来的。

       这奸贼什么事都做,就是不做好事,真要是他干的,肯定还有不可告人的阴谋。

       想起来真够吓人的...

       刘备是个乐观的人,他经历的波折太多,早就千锤百炼,什么都不怕。

       “道长莫要担心了,许都你也不用去,曹孟德估计已经到长安了。”

       李渔点了点头,坐在元符仙舟内,开始打坐休息。

       去长安可不是游玩去了,说不定去到那边的时候,长安已经成为战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