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林奇最大的矛盾,便是哪怕自己利用巨龙灵魂复刻出了“与非门”,他依旧得面对工作量庞杂的问题。

       一方面,他无法心分二用,做不到一边处理现实一边在记忆宫殿堆积木。

       另一方面,微处理模块很多重复性的工作,就如同简陋一些的动画,只要画几颗树木,剩下的用复制粘贴来完成。

       然而记忆宫殿并没有“复制”、“粘贴”!

       按理说,照片理应是世界上最为逼真而昂贵的“画”!

       可它可以复制的那一刻,便会变得不值钱。

       可以被“复制”或者说“机器重复取代”的手艺,也将会如此。

       瞬间林奇感受到脑海里的“绝对理性人格”以“契灵”的渠道进入自己体内,他深呼吸一口气,直接下达命令——

       “根据宫殿上的微处理器草图,将整个结构继续微缩并且搭建完整!”

       他的眼神渐渐变得锋利而尖锐。

       “畏难情绪”实际上是每个人在解决问题时,天然会出现的难点。

       微处理器一直以来,都被贴上了诸多“高大上”、“高科技”。

       甚至前世在结合芯片战略后,他仿佛达到了国运级别。

       但正如他小时候翻阅的“十万个为什么”里所说的。

       科学(魔法)最强大的地方,便在于你只要理解了,便知道这个东西没什么。

       微处理的本质就是识别处理一系列101010……的数据。

       比方他要计算2342x43563x25543这个乘法,实际上便是将这三个数都转化成二进制,随后调用乘法模块对二进制数据进行处理,最后再把结果翻译成十进制数。

       而这个“处理”之所以能够成行,便在于与非门本质上就是二进制运算符,他靠着这些逻辑门,便完美切合了整个体系。

       林奇眼前是一张他自己考虑了不同方案后设计出来的CPU结构图。

       上面列举了数十个方框,每一个里面简要书写了本方框所代表的硬件单元。

       基本上具体的方框涉及的门电路单元,上百上千上万都有,只要林奇绝对扩展下去,整个计算机的性能与储存量便能够继续上升。

       如林奇小时候交计算机作业,还用到了那种3.5寸的软盘,再到他大学就已经变成了容量上G的U盘,而后穿越前1Tb的u盘也并非没有。

       更重要是他考虑到了框架图与实际的结构之间,在空间上的对应关系。

       换言之这便是积木图与积木的关系。

       最初绝对理性人格很快就上手了“加法器”模块,而小学最基本的便是“加减乘除”,自然下一步是“乘法器”。

       知晓原理,便能践行。

       二进制数成2,实际便是后面加个零,正如数字2是“10”,数字4是“100”,数字8是“1000”……

       所以乘2不过是“移位”加“补零”的操作,逻辑回路自然不难。

       乘3,便是乘2再加自身一倍。

       乘5,便是乘4(连续两次乘2)再加自身一倍。

       最终“乘法模块”=“加法模块”+“移位模块”。

       所有的楼阁,都不是天然出现,所有看似复杂的方法,背后都能拆解。

       不过,到这一步后,CPU之所以伟大,之所以能够替人类节省无数的工夫,便在于接下来的一项神器的物品。

       而因为前后计算的原因,赵齐的CPU处理(A+B)x2与Ax2+B这种问题时,还因为先加后乘与先乘后加的顺序不一样,还得特意更改逻辑门的接线。

       因此早期的CPU都是有专人根据程序要求不断地在模块之间改造着接线,更像是现场针对问题的计算模型量身订造。

       但林奇那能够这么傻每次根据具体的加减法需要再来重新接线。

       所以便有了触发器的诞生!

       很快,绝对理性人格便布置下四个逻辑门,相互直接导引接线便布置成了最简单的RS触发器。

       它的作用便是两路输入(R与S),同时输出一位。

       根据回路的原理——

       R输入1时,结果便清零。

       R输入0,便有S输入1便保存1。

       RS都是输入0,那便保持原本数据。

       因此计算机便出现了“保存”功能,能够用来锁定数据。

       很快绝对理性人格复刻四个触发器,自己组合出四位数据量的“寄存器”,接下来它便专门用来保存数据。

       此后围绕着寄存器开始添加选择器,从此寄存器里的数据会根据输入的“数据”进行变化。

       这时新的“寄存器”同样有两路输入。

       一路R便是“指令”输入。

       一路S便是“数据”输入。

       根据R的不同,诸如“1000”、“0100”、“0001”这种,寄存器便对同时输入的S进行不同的操作。

       诸如“读取”、“加法”、“移位”。

       如此种种!

       因此CPU模型便在这一刻开始走向不同,R的指令便是开关,决定了接下来数据的走向!

       很快,绝对理性人格不断地机械化完成着模块的搭建,甚至林奇都能够处于完全托管的状态。

       同时在契灵的作用下,他也很清楚当前模块搭建的幕后代表着什么指令。

       诸如一行数据——

       01000001

       前四位“0100”是一路输入R,根据接线是“写入”指令。

       后面0001是S数据,便是数值1

       因此这8位机器码便是“写入数值1”!

       久而久之,有人便把这8位数变成了“MOV1”。

       这便是工科里接触的汇编语言。

       此后的所有模块,都是为了“指令”与“数据”而服务!

       原本复杂的结构,渐渐变得清晰。

       那绝对理性人格,曾经表示林奇十年的工夫,它只要一个月不到便能够完成,从来都不是夸下海口!

       林奇目光微凛!

       慢慢地,原本简单的加法器开始集合上不同的算术与逻辑运算——

       算术运算符、位运算符、缩减运算符、移位运算符、等式运算符、关系运算符、逻辑运算符、三项运算符、拼接运算符……

       最终变成了功能更为强大的“算术逻辑单元”!

       而这些涉及统一操作的“指令”,他肯定不可能每次再来想到底是0100还是1011之类,因此会将指令也放在“寄存器”之中,它们所在的地址便是“程序计数器”。

       最终这些“指令”,便是计算机的指令集。

       不同的架构采用的指令集形式还不一样。

       虽然林奇有了市面上通用的“指令集”,但是他需要的是根据法术模型的特点,采取一套优化的指令集。

       亦或者说,指令集本身便是由微处理器的结构所决定!

       看着脑海里24小时的倒计时时间,林奇默默将窗帘一拉,骤然外界明媚的阳光照映进来。

       随后他拉开凳子抽身离去。

       “林奇同学,你不是才看了没半小时?有什么事么?”

       张泉看到林奇神色匆匆的模样,不禁紧张问道,他还没有把林奇完全伺候好呢。

       只是林奇内心急切,微微摆手,“不了,忽然想起一项大作业有了灵感,想赶紧回去图书馆查一下。”

       此时在所有人都看不到的记忆宫殿里,那绝对理性人格塑造的小人,仿佛一台精密拟合到失去任何差错可能的完美机器!

       它按照林奇的需求,飞快地完成着各自模块的搭建,甚至它都无须停下来检查整个过程是否存在瑕疵,也无须检查。

       心无旁骛,没有任何走神。

       仔细盯着的内容,便不会存在任何错漏的地方。

       这才是绝对理性人格,最为可怕的一点!

       否则林奇也可以搭建这些,可就如同积木也可能搭错一般,一旦错了,看着各种密密麻麻的逻辑门,光是梳理就无比复杂,更别说分析到底是哪里错了。

       这才是林奇小半个月以来,一直无法推动进度的缘故!

       哪里接错线,他光是找都找小半天。

       这也是曾经的计算机接线都有漂亮而耐心的女孩子负责的缘故。

       十年!

       这还是绝对理性人格以己度人,没有把错误接线排查的时间给他算进来!

       而那位奎因殿下肯定更加清楚这点。

       mi里普通人搭建个功能简单的CPU,靠着红石回路的特性,犯错的概率低上不少,动辄都得花上一年才复刻出简单的CPU。

       而林奇这等规模,算上犯错,时间还得再翻上一倍!

       这才是那位奎因殿下,算计的最深的地方。

       以为十年功夫的林奇,必然会在十年后都无法完成!

       不断投入的时间,消耗的精力,换来的却是半成品的CPU。

       那时的他才会面对真正的绝望。

       半刻钟后。

       林奇出现在博识图书馆里,同时翻开那本他翻阅过,当时还直接引发了“预言师继承者”身份危机的手稿——

       伏尼契手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