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哎,腾华滔怎么把《等风来》拍砸了呢!”

       未来影业总经理办公室里,徐征很是无奈地和杜洋聊着天。

       贺岁档未来影业就三部电影,除掉联合出品的《警察故事2013》之外,也就剩《等风来》和《泰囧》了。

       本来徐征对自己这自导自演的第二部电影,是很有信心的,毕竟前作就大卖两个亿,还是在10年那个时候,两亿已经是大爆了。

       再加上《我不是药神》横扫内地各大奖项,徐征实现了金鸡、百花、华表三大奖的大满贯,一举跻身中生代演员前列。

       自身的名气和口碑不用说了,还有《人在囧途》打底,这《泰囧》不光是他和王保墙,黄博也加入进来了,当初还没开拍的时候徐征就有绝对信心,大卖是必然的,甚至连十亿票房都偶尔会畅想一番。

       而且,未来影业的电影,就没有失败的,还有这个不败金身加持呢。

       可是,就在上映前的一个月,腾华滔的《等风来》扑街了,闹不好一亿票房都拿不到。

       前年《失恋三十三天》可是大卖六亿多,才隔了两年,腾华滔新片竟然连一亿都破不了。

       业内在笑话,未来影业的不败金身破掉了,李谦也有走眼的时候。

       原本信心满满的徐征,此时也忍不住心里打鼓了。

       《失恋三十三天》六亿,《人在囧途》两亿,两者观众口碑都差不多,腾华滔都能失败,那自己好像就没有那么稳了。

       一开始只是有一点点忧虑,可是越想心里越不对劲,越想越感觉没那么稳了。

       今天跑来未来影业,和杜洋聊了聊电影的宣发。

       《泰囧》是未来影业唯一的电影,宣发方面当然竭尽全力了,当听杜洋说了完整的宣传、营销计划,以及院线那边拿到的排片,徐征才安心不少。

       可是,还是忍不住想吐槽两句腾华滔,要不是他扑街了,徐征压根都不会生出这种心思。

       “徐导你就放心吧,当初李导对你这个项目就很看重,他的眼光你还不信嘛。”杜洋有些无奈道,“宣发方面也不用担心,5号上映,60%排片是能保证的,月初除了《四大名捕》也没有其他的电影上映。”

       “什么?”

       愣了一会,才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,顿时声音拔高了一个音调。

       “杜总要利用《泰囧》的票务垄断来抢占网上购票用户?”

       对自己的电影有绝对信心,话是这么说,可徐征心里还是感觉有些不对劲。

       不过,没有和杜洋继续追究,他也知道这是杜洋说了不算的。

       唯一能做主的,还是李谦。

       从未来影业离开之后,徐征打了个飞的,来到了魔都,在海边找到李谦。

       李谦正在拍戏,徐征也没有出声,只是站在李谦身后,也看着他面前的监视器。

       《返老还童》的剧本徐征是看过的,初看之时惊为天人,甚至比看《楚门的世界》剧本还要震撼。

       一个逆生长的人,一段奇幻之旅,一段跨越数十年的爱情,一段共和国屹立世界之巅的历史,包含了人生、爱情、家、国、亲情、友情、哲学、宗教等等诸多方面。

       而且,剧本还这么有意思!

       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,甚至就艺术性而言,比很多文艺片都强上许多。

       看过剧本,徐征自然知道这拍的是那一场戏,就是男主角将行将就木的父亲送到海面,就这么看着夕阳落下,一前一后,静静地坐着。

       徐征还记得这一幕里有一句男主角的旁白:不顺心的时候,你可以像疯狗一样发狂,可以破口大骂,诅咒命运,但到头来,还是得放手。

       剧本里这样经典的台词太多了,徐征都记得清清楚楚。

       “好,过!”

       监视器前,李谦拿着对讲戏宣布这个镜头完成了。

       其实就是两人坐着的戏,然后一人一个特写。

       陈昆的父亲,找来了柳云龙客串,这是1945年的人,也就是民国人,国内有些演员就有种典型的民国范。

       比如赵文瑄,比如柳云龙。

       这个特点,也寓意着一种时代的更迭,上个时代的人离开了,新的时代到来了。

       当然,父亲也是很重要的角色,影响着男主角一生的角色,还是要找个老戏骨。

       一开始李谦还有点不好理解,为什么男主角要那么早离开自己的爱人和女儿,哪怕是想给女儿一个正常的人生,完全可以等她长大了一点。

       后来写剧本的时候,才明白,他的父亲把他看作怪物,觉得他会连累自己,所以他在面对所爱之人的时候也是抱有这种观念,即使爱人之前表达过愿意和他共同承担这个后果的想法之后,他依然选择在凌晨骑上摩托车离开。

       如果他的父亲不是这样对他,或许他对爱就会有完全不一样的解读,但是生命是一条永不会回头的河流,发生了就是发生了。

       当然,这也是建立在男主角对父亲释然的前提下,至于为什么会释然,那就是前面剧情铺垫的了。

       每一个配角,每一段剧情都相辅相成,所以配角们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。

       戏份杀青,李谦去向柳云龙老师表示了感谢之后,就吩咐剧组收拾收拾,自己则回到了商务车上。

       “征哥,怎么突然来找我了,出了什么事吗?”李谦看着徐征笑问道,从冰箱拿了瓶水递过去。

       徐征接过水喝了一口,笑道,“也没什么大事,电影的宣传还没开始,我就回魔都陪陪家人,顺道来看看。”

       “确实,马上要一个多月回不了家了。”李谦点点头。

       “《返老还童》明年应该能上映吧,我都有点迫不及待想看到这部电影了,光看剧本就已经让我着迷了。”徐征又问道。

       “不好说,不过顺利的话应该明年能赶上,还得到时候看,明年片子也不少。”李谦道。

       “说实话,当时看了剧本,那么多经典台词,比如刚才那场戏的旁白,我感觉相比导演,你更像个作家了。”徐征感慨道。

       李谦笑笑,“当了作家,到头来还是回到导演这个行当?”

       “啊这...”

       徐征忍不住笑出声来,作家回来当导演,不就是那谁吗。

       李谦摇摇头,“其实这些台词,都是推动剧情的作用,像刚才那场戏的独白,是之前在海上,那个有着艺术梦的粗鲁船长说的,暴风雨来临,船翻了,船长重伤濒死,安慰主角说,不管发生什么事,到头来都得放手,选择去接受。

       还有之前养老院有老人去世,主角很悲伤,那个教主角钢琴的老人安慰他说,我们命中注定要失去所爱之人,不然我们怎么知道,他在我们生命中有多重要。

       这几句台词,影响了主角,所以选择去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向前看,接受他父亲,接受了之后,随后也被父亲所影响,父亲抛弃他这个怪人,而他这个怪人为了女儿能够正常成长,选择离开。”

       “竟然还有这一层作用?我看剧本的时候都没发现。”徐征有些惊讶,随后又感叹道,“我说之前怎么觉得电影跨度太长,剧情有点碎片化,原来一切都是连着的啊,通过台词串联起来,不占篇幅,这个设计太精妙了。”

       聊着聊着,越发感觉李谦的厉害之处,这电影比之前自己想的还要精彩许多。

       寒暄了一会,徐征也说正事了。

       李谦也知道徐征来是想说什么,之前就接到了杜洋的电话了,他笑道,“征哥是觉得会损失美团、格拉瓦其他用户的票房?”

       徐征也就直接点说了,“《泰囧》并不是不可替代的,也不是不可或缺的,《私人订制》也是喜剧,而且网上购票也不是唯一的购票渠道,我是有点担心,这样不但没能把其他软件的用户吸引过来,反而会把网上购票的用户给逼回了电影院啊。”

       “征哥这可就说错了。”

       李谦笑着摇摇头,“在我看来,已经习惯了网上购票的观众,是不会再去线下买票了,对这部分人来说,网上购票就是唯一的。

       并且,对于贺岁档来说,《泰囧》也是不可替代的,观众可以不看《私人订制》,可以不看《警察故事2013》,但是一定会去看《泰囧》,我有这个信心。”

       “...”

       徐征还能怎么说,难道说他自己没信心,认怂?

       “《私人订制》这片子没什么好担心的,马氏喜剧已经跟不上时代了,注定要被时代淘汰的东西。”李谦又道。

       “怎么说?”徐征的关注点一下子被引开了,对于一个喜剧演员、导演来说,马氏喜剧都是绕不过去的,是过去十年里国产喜剧的标杆。

       李谦摊了摊手,“很明显,这片子里面虽然讽刺了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官老爷,但范炜颐指气使的模样让人看到一个小人得志的张狂。

       在这部戏里面,马小刚不同情任何人,在他眼里,社会上层与下层,除了等级的区别导致立场不同,本质却是沆瀣一气的全然肮脏,这就导致,没有人会从这部贺岁喜剧里得到安慰。

       和《甲方乙方》不一样,它有对社会的讽刺,也不乏挖苦,可总体上仍保持着一种狡黠而善良的市民心态,更加温情,《私人订制》没有做到这点,估计是《一九四二》的失败,让他心里有了怨气。

       喜剧片,不是搞笑就完事了,那是最低级的喜剧,甚至不能叫喜剧,只能说搞笑片。

       《泰囧》就不一样,是走情感和搞笑两条路的,夫妻、父女、朋友、商业对手,一条条情感线,赋予了电影更温情的一面,搞笑之余,多了丝感动,这种电影那就是大杀器,起码十亿票房打底。”

       十亿打底?

       徐征还在思考《私人订制》和《甲方乙方》的区别,华阳已经做了小规模点映,电影的大概内容知道了,而且早就知道电影是帮别人实现梦想的。

       可是,最后所有的思绪都被李谦这句十亿票房打底给牵住了。

       看向李谦的眼神中甚至多了些兴奋,以及不确定,“《泰囧》真能到十亿?”

       要是别人,那徐征就当是讲好话,但是李谦说的,徐征就信了。

       “当然,《泰囧》在票房上根本不会有对手。”李谦非常笃定道。

       三位内地最好的中生代喜剧演员,足够搞笑,又有足够的温情,还不落伍,在这个网络时代,根本没有一个能打的。

       徐征正在准备的《鬼吹灯》放一起估计都不够《泰囧》打的,喜剧的优势太大了。

       一句十亿打底,徐征有些飘飘然地离开了,也不再担心未来电影垄断了网络票务对票房会不会产生影响了。

       徐征走后,李谦给杜洋打了个电话,计划照旧。

       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摆在眼前,人们会越来越依赖手机,将来可能任何事情都会通过手机去做。

       包括购物、买菜、去饭店吃饭、上班、学习、出行、旅游等等所有事情。

       网络购票太方便了,而且就算你不想提前订票,也不得不这么做。

       别人都把好位置给定了,你要是晚了,可就只能坐边边角角了。

       网络购票,也必然会成为主流,跟人们想不想用没多大关系,不想用也不得不用。

       如果80%以上电影票都是通过手机软件购买的,那平台说不定能够反制电影院,这个可能出现的影响对于电影从业者而言无疑是非常重要的。

       而要和格拉瓦、美团、掏宝电影、qq电影竞争,肯定需要取巧,毕竟来得晚,也没有固定的用户。

       所以,抓着电影本身这个核心竞争力,还是有必要利用的。

       当然,更重要的是《泰囧》本身过硬,贺岁档也没有足够的对手。

       ......

       贺岁档将近,作为率先登场的《泰囧》,已经开始了宣传。

       徐征、黄博、王保墙三大喜剧演员,《人在囧途》前作的名气,还有徐征在《我不是药神》刷了一波好感,立马就成为当下最热门的电影。

       11月也很快过去,李谦这边的拍摄还在魔都,一直在拍拍养老院里面的情节。

       本身电影有点流水账,挺闷的,对于质量的要求就更高了,所以李谦拍的很慢,即便养老院里的老人们,都是魔都话剧院的老戏骨们来客串。

       提前预售,还搞优惠,这不禁让业内浮想联翩。

       “难道《泰囧》质量不好?”

       一想到这,各大公司不禁有些兴奋了。

       要不然大热电影,涨价都来不及呢,看张韦平之前动不动就涨价,还涨分成。

       只有质量不好的东西,才会降价,这在任何行业都是共识,好东西永远只会涨价。

       《泰囧》此举,无疑是质量不好,李谦担心票房重蹈《等风来》的覆辙,决定降价吸引人买票。

       一番分析下来,业内更加笃定了这个想法,开始迫切地想要看到电影上映,然后口碑稀烂,票房扑街的时候了。

       但是,当人们打开格拉瓦、美团、qq电影等其他软件的时候却发现,这些平台压根没有《泰囧》的票卖。

       “什么情况?”

       所有人又傻眼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