井莱看书网 > 其他小说 > 再跃龙门 > 第一百一十九章 原来如此


       窗外的知了在不知疲倦地叫着,让人心烦意乱,显得天气更加炎热,朝夕相处一年的同学就要分别了,虽然三天后再次相聚,共赴考场,那却是另一番情景。班主任肖老师安排完就走了,对于老师来说,是铁的学校流水的学生,这一届学生毕业,又有新的一届学生前来,老师们没有太多别离的伤感。对于应届生来说,有些生死别离的味道,照毕业照,抱头,流泪,真有些依依不舍。而对于复习生来说,已经是过来人,没有仪式,没有拍照留念,也没有抱头相拥,就这几句话,一年的复习生涯就算结束,就算再次毕业了。此时,谁也没有轻松感,谁也不感到毕业的愉快,毕竟还没有高考。

       要走了,再也没有什么值得留恋。废纸、试卷、复习资料,扔的满满一地。宿舍里,更是乱得可以,甚至是脏得插不下脚。

       有些同学收拾好行李,直接用自行车带回家,胡海燕却没有慌着,吴若水感到奇怪:“小燕子,打算长住沙家浜?”

       胡海燕说:“一瓢师兄,我已经和马庄镇建筑公司的马副经理说好了,他们正在给咱学校盖宿舍楼,高考完我也没有其他事,继续去他们的工地打工吧,好多人我都认识。一边打工,一边等高考通知。考上了,就当是挣点上大学的饭菜钱,要是考不上我也不后悔,毕竟我来得晚,就挣点复习费,再复习一年,不用像今年这样,光顾着打工挣学费,耽误复习了。”

       看着胡海燕如此平静的心态,听着他高考后的计划,吴若水有些感动:这才是同学,别看来得晚,却是实实在在的学习。有着如此心态,肯定能够超水平发挥。“既然你不收拾行李,我的也先放着,等高考结束后再来宿舍聚一晚,好好放松放松。”

       不能说是臭味相投,但是听到胡海燕的计划,吴新波、范进忠、刘武、陈胜利等几个同学也一致同意,高考回来,去供销社饭店喝个痛快。

       年年高考,年年相似,依旧的考场,依旧的监考老师,却是多数不相同的考生。依然是去年相似的欢迎标语,依然是独自走进考场,考生的父母在忙着自己手头的活,没有时间来看孩子考得如何。正如多数农村父母所说:孩子考啥样就是啥样,考不上不愿意复习就回家种地,我们没有上过学的,不一样活得好好的。

       三天高考,顺顺利利结束。如果说有新发现的话,吴若水和范进忠还真看到有一些考生穿着雪白的汗衫,汗衫的后背上印着“梅花香自苦寒来”,或者是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,或者“一跃龙门蔽天日”,行走在一中的考点中,穿梭于县城的大街上,很是显眼,很是励志。看到这情形,吴若水与范进忠相视一笑:老贾真是做生意的材料,不愧改名为贾盛才,他这个盛财,绝对不是假的。

       如同往年一样,高考后学生们主动把准考证交给班主任保管,然后坐上来时的大客车,从哪里来回哪里去。此时,一切才算结束,成功与否,暂时置于脑后。吴若水偷眼打量,宋姣请假,独自行动,李小芳平静地跟随客车回到学校,不像去年那样有同学来接。

       毕竟是复习生,回来的大客车上,有说有笑,过来人的神经就是经得起挫折,有同学说,大不了再复习一年,俺爹说的话,顶多少喂一头猪,再搭上一年的粮食。

       但是也有同学说:你愿意回来你回来吧,我可是不受这个罪了,再考不上,直接回家找媳妇去。

       另一同学接茬说:对,这事得抓紧,再赶紧的估计得像刘武似的,第三十九条了。庄里的好姑娘都叫那些初中同学给霸占了,一个也不给留,太不进底气了。

       刘武听罢笑骂:我感觉不孬,谁再说我和谁急眼,晚上去你家吃饭。

       吴若水高兴地说:“这次作文题咱肖老师提前猜到了,大家还记得不,填志愿时肖老师说的那番话,先保证考上大学,再挑专业,就是师范也不能拒绝调剂。当时肖老师叫咱写写看法,我可是写过了。”

       范进忠一拍大腿:“还真是来,坏了,不听老师言,吃亏在眼前。我光和老师马马虎虎,牛牛羊羊,根本没听老师的话,完了,作文得分肯定不高。”

       刘武也说:“也就一瓢有写日记的习惯,你提前写了,其他人哪有写的?举举手。”

       坐在大车前边的李小芳、吕秀娟举起了手,男同学只有唐大通举起了手。举手的同学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,刘武看了,也直拍胸脯,后悔没听老师的话。如果肖老师在这辆大客车上的话,不知会作何感慨。

       女生中只有李小芳和吕秀娟举起手,没有发现宋姣,吴若水小声对范进忠说:“看见了吧,小秦椒是找七中的哥哥了吧。”

       范进忠说:“一瓢,咱操那这个闲心干啥,会打拳的不慌,沉住气。”

       吴若水说:“倒也是,天涯何处无芳草。鸡蛋,鸡蛋呢,回去准备喝一盅,这回非喝醉不可。”

       ……

       毕业生的大客车上,一点也不沉闷,载着一路的真假玩笑,回到了九中。

       按照事先的计划,胡海燕、吴若水、吴新波、刘武、范进忠和陈胜利,又叫来胡广生、朱力东,一块走进供销社饭店。刘佩泉与马英红成双成对,无缘高考后的狂欢。几个同学把城里没花完的钱全部凑在一块,准备奉献给供销社饭店。

       幸亏胡海燕提前预定,供销社饭店已经满员,全是九中参加高考后的学生,气氛相当热闹。吴若水他们在一个相对肃静的房间,已经没了高考压力,几个同学开怀畅饮。两杯旗山姑娘下肚,舌头变成英国型的,一说话就打弯。

       胡海燕从兜里掏出一个信封,递给吴若水:“一瓢师兄,感谢这半年来你对我的帮助,先给你一个惊喜。”

       胡海燕把信封递过来,吴若水一看,江北财经中专寄来的,是李青蓝写的信,五张八分的邮票特别醒目:“小燕子,什么情况,这可是过了霜降收棒棰子,晚了三秋,现在还写什么信,都高考完了。咦,小燕子,你怎么把信给拆开了,信瓤呢?”

       胡海燕只递给吴若水一个信封,里面是空的。

       “师兄,你再仔细看看出票的时间,不是现在的。”胡海燕提醒说。

       吴若水一看,是邮戳是六月份的:“小燕子同学,葫芦里卖药,什么明堂。这六月份的信封你从哪里弄到的?”

       陈胜利等人也很纳闷:“小燕子,你捣鼓啥,赶紧从实招来,别耽误喝酒。”

       胡广生也说:“俺这个小叔啥都好,就是太沉得住气,看看复习还晚来半年。小叔,快点说吧。”

       胡海燕说:“这个信封,是从唐大通的床上拣到的,一瓢师兄,你的信咋跑以唐大通的床上去了呢?”

       “我操,这可不是小来玩,一瓢,这是三元偷拿你的信。”吴新波说,“你啥时候得罪三元了,他偷你的信干啥?”

       范进忠接过信封:“皮子,这个你还不懂吗?看看这些邮票,是不是一瓢的同学寄来的省实验的高考模拟题,叫三元给昧下了?”

       范进忠一说,几个人恍然大悟,太有可能了,看看这个信封就知道寄来的内容不少,足足贴了五个邮票。

       刘武这才明白咋回事,趁着酒劲说:“三元是个什么东西,一瓢,当初要不是你帮忙,他还能从派出所里出来吗。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,见到他先揍一顿再说。”

       陈胜利问:“小燕子,你啥时候拣到这信封的,咋不早说?”

       胡海燕说:“五号你们都走了,我没走,在宿舍里发现的。要是早说,我还真怕你们揍唐大通。这家伙是有点不仁义。”

       胡广生说:“燕子叔,你这个人就是太得住气,这点不好。现在他跑了,你还拿出来干啥?”

       吴若水喝一口酒,假装平静的样子:“算了,都是一个班的同学。咱也考完试了,别再提这事了,来,喝一个。”

       嘴上说不提这事,吴若水心里还是难受,自己并没有得罪唐大通,还帮了他一个大忙,唐大通这样对待自己,实在想不明白是啥原因。

       “别,别说这些农夫与蛇的故事了,一瓢,还有一个事我问问行不?”吴新波有些醉了。

       “只要是烧开的壶,你尽管提。”朱力东替吴若水回答。

       吴新波问:“现在咱高考结束了,我问问你们,考试时有没有见到九班的时大海?”

       刘武说:“当然见到了,人家预选通过了,你还不叫人家参加高考?”

       范进忠说:“说到时大海我想起来了,这信封要是他偷的还可以理解,怎么会是三朝元老呢?”

       朱力东赶紧打住范进忠:“范举,刚才说了,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,你又来了,罚酒一个,赶紧的。”

       吴新波说:“你们知道个毛线,我是问一瓢,时大海咋回事,他怎么能参加高考呢?”

       吴若水吃一口菜,说:“复习一年不容易,能帮人一把就帮一把吧。他的班主任陈大奎老师找的我,没有办法,我找的刚子。本来刚子不同意放人,我说马上毕业了,以后肯定不再给他添麻烦,他才给面子,这样把时大海放回来的。”

       “时大海也进派出所了?”除了吴新波之外,其他人并不知道时大海进郑德富的小卖部偷钱的事。

       吴新波说:“这个得问鸡蛋,一样干活,看看人家鸡蛋和老胡,多么牢稳。这个时大海,没有金刚钻,非要揽瓷器活,还有不出事。”

       陈胜利端起酒杯说:“皮子,我们早就洗手不干了。来,敬一瓢一个酒,希望时大海不是三朝元老,也预祝我们高考成功。”

       大家纷纷举杯,一饮而尽。

       直到半夜,几个同学才醉熏熏地回到宿舍,倒头便睡。

       第二天,吴若水早早起来,头还有些痛,昨天晚上喝的太多。看着乱糟糟的宿舍,听着几个同学发出的鼾声,吴若水心里并不轻松。高考结束,并不意味着复习的结束,只有发榜之后,才能决定心情如何。

       宿舍的黑板上,是同学们离校时写下的感受:

       今年苦读复明年,

       秋月春风度等闲。

       岁月东去不复返,

       前途未知把家还。

       可怜父母把儿盼,

       望子成龙唯一愿。

       戴幅眼镜回家转,

       父忧子女干那般?

       唔呼父母心拳拳,

       一生一世为儿安。

       唉哉子女不争脸,

       心急情燥也枉然。

       看罢此诗,吴若水拿起扔在地上的粉笔,也写上几句:

       奉劝父母眼放远,

       让儿自由闯江山。

       自谋出路自己干,

       此等可称男子汉。

       黑板的另一侧,更有风景:

       庙小鬼神大池浅王八多

       旁边有人加注:

       小人之交甘如醴

       君子之交淡如水

       又有一同学写道:

       瑶台有目镜奁空

       宝琴无声弦柱绝

       这个同学的题词很有气势:

       我前脚跨出大门,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

       走了,打油一首:

       早晨起床起得早,

       学生生活真难熬。

       晚上睡觉睡得晚,

       一日就像过两年

       黑板的最上边竟然还有菜谱:

       上菜喽

       干烘香屁3.5元盘

       油炸鞋垫5.0元盘

       爆炒试卷1.65元盘

       清蒸粉笔0.5元盘

       醋溜蜡烛1.5元盘

       水煮肥肠4.5元盘

       儿温水0.05元壶

       免费赠送

       生煎歌曲一份跟着感觉走,喝完酒后扶着南墙走

       吴若水正在欣赏,几个同学纷纷起床,看到黑板上的风景,问胡海燕:“小燕子,这是你的杰作吗?”

       胡海燕笑了:“我哪有这水平,都是咱同学留下的,就是一个宋江浔阳楼上题反诗。”

       “那我也替咱们几个留下点念想。”吴若水捏着粉笔头,在黑板上作最后的留念:

       复读生涯期已满,

       霜月难再返。

       今朝同窗散东西,

       执手相看无欢两情依。

       忐忑难静进考场,

       一笔指梦想。

       荣也辱也何惧怕,

       唯念金榜有名涨身价。

       吴若水等人走了,胡海燕也如约到工地上打工,八班的宿舍里,黑板上有同学们的诗,地上有一份《江北日报》,有一篇《青年厂长情系高考万元奖金捐用基金》的文章刊登在二版,说的是旗山县第九中学印刷厂厂长杨晓华主动捐出奖金一万元,当作学生高考奖励基金,受到社会好评。

       在报纸一旁,还有撒下的半页作业纸,静静地躺在地上,上面字迹很显明是侯一山的:借的钱好还,人情债难还,同学每帮助一次,我的压力就增加一分。我考上大学,毕业后如何偿还这人情债呢?良心丧于困境,我声称丢钱也是不得已而为之。这样的做法有些卑鄙,但总比借同学的钱强一些。有时,为了成功,不得不卑鄙一些……